分類
牧者心聲

牧者心聲 你又埋怨? 黃鳳娟傳道 27-05-2023

出埃及記15:22-27 節
記述以色列人從紅海往前行,到了書珥的曠野,在哪裡已走了三卻找不著水。我們明白,在曠野的水是極珍貴的資源,他們已經是三天沒水喝,若再找不到水源,很快就會喝死在曠野。到了瑪拉,有水卻不能喝,因為水是苦的。百姓就向摩西發怨言,說:「我們喝甚麼呢?」這次找不到水,是以色列人第一次的考驗,他們會用甚麼方式來回應神呢?經文說:以色列人最喜歡以埋怨來回應。百姓向摩西發怨言:我們喝什麼?發怨言是百姓最擅長;因為他們像剛出生的嬰孩一樣,餓了只會哭;除非長大成熟,否則這群百姓是不會懂得好好表達自己的需要。


摩西面對百姓發怨言,他第一個回應是來到神面求告;摩西又行了一個神蹟,使水變甜。摩西呼求耶和華,耶和華指示他一棵樹,他把樹丟在水裏,水就變甜了。 耶和華在那裏為他們定了律例、典章,在那裏試驗他們。又說:「你若留意聽耶和華你神的話,又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,留心聽我的誡命,守我一切的律例,我就不將所加與埃及人的疾病加在你身上,因為我耶和華是醫治你的。」他們到了以琳,在那裏有十二股水泉,七十棵棕樹,他們就在那裏的水邊安營。其實神早已為他們預備一切,為何以色列人不肯信靠
神,卻要以埋怨來回應。摩西以神的律例來教導以色列人,讓他們能更認識神,當有困難、艱苦的日子可以比舊日更堅固。唯有認識神的律法,遵守祂,才能成長。


這段經文最吸引我就是在以琳的十二股泉水,在曠野竟然見清泉,簡直是世外桃源!相信是他們從未見過的景象,且能讓以色列人的心靈安穩,承認自己對神無知,這次經歷已加深了他們對神認識,期望下次遇到困難時,不要再以埋怨來回應祂,可以好好信靠祂。


弟兄姊妹,人性雖有軟弱,但這不能藉此成為埋怨的原因,以埋怨來取代信靠神?這是你我的生活寫照嗎?我們若不努力認識神,與上主建立更深切的關係,否則就像以色列人一樣,遇到困難只懂哭泣,不成熟,不能面對挑戰,更不能靠主除掉埋怨,而得著更奇妙的恩典。

分類
牧者心聲

牧者心聲 建立屬靈友誼 温德宏牧師 20-05-2023

過去逾十年,恆常每年2-3 次到長洲思維靜院個人退修,安靜退省、疏理情緒、聆聽主言以及主前禱告,靈裡得力。感恩這次退修,上主另一預備及供應,上周一及二與多位服務點核心同工前往鄰近上水樂靜院退修,也是我們「服侍團隊」首次的退修活動,是次退修更開闊我「共修之旅」的眼界,更是主給活石家的禮物!


原來是次「退修」對不少參加的肢體們而言是「首次」,因此,不少同工們也帶著「期待」及「興奮」心情,兩日一夜營會沒有「密麻麻」的程序,只有兩篇「靈閱」短文、操練「靜食」、「行禱」並兩次的90 分鐘的集體分享領受及祈禱,其他大部份時間在院內又或個人房間裡獨處及安靜,而是次主題:「建立屬靈友誼」。


對大部份都市人來說,生活節奏急速,每天日程滿滿,學習「靜」及「放慢腳步」是一種奢侈、浪費!然而,主耶穌昔日也與使徒們放下繁重的事奉,「暗暗地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。」(可六31) 成為我們跟從主的人榜樣。


回說這趟「靜修之旅」,有機會聆聽肢體們分享「靈閱」的啟迪、「行禱」的體驗以及「靜食」的學習,上主給每位同工豐富的領受,為他們獻呈衷心的感恩!「上主的意念非同我們的意念,祂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」,營會的第二天清晨,兩位肢體在靜院裡的一個空間相遇,四目交投,相擁而泣,那些淚水不是為悲傷,而是感恩、釋放之淚,是主大能醫治、安慰的臨在啊!(註:原來這兩位非常要好又緊密協作的同工,最近有些心結卻未有空間又或不知
如何處理!) 他們在小組的分享既為他們冰釋前嫌感恩,也給我們事奉團隊的示範:除掉一切惡行,學習接納、聆聽,恩慈相待(弗四31-32)。


誠然,「培育門徒。承擔服侍」是本年度活石家每位肢體一起努力學習及實踐的功課,主重視我們的「生命」(being)遠多於我們所作」(doing),願主賜恩幫助我們,時刻活在主裡更新成長。

分類
牧者心聲

執事心聲 走過後才發現神的恩典 何小敏執事 13-05-2023

有些事情是需要經歷後才知道神的美意,就如約伯對神的讚嘆:我從前風聞有祢,現在親眼看見祢。」(伯42:5),那全是恩典!

最美的祝福,神沒有讓媽媽面對她最不喜歡的情況而安祥離開,雖然不捨但感恩,感恩神在後期感動媽媽願意一起祈禱,願意說阿門,感謝主!在我心中母親就如榕樹一樣的強大,從小到大,家庭出現甚麼的問題,她是第一時間挺身而出,處理及解決問題的人。然而,照顧母親期間,發現堅強背後是一份愛的堅持,這愛在母親還健康時是理所當然,但原來「凡事不是必然」,這句話是真的!這期間感謝神讓我有願意照顧媽媽的心,才能有更多相處和盡孝的機會,真是好得無比。由母親身體出現問題,轉弱,變差
到離世的這兩年裡,我的靈修生活也由恆常變為減少時間,跟著變為間歇。就在這時,門徒訓練開班了,心裏有聲音催逼不要懶惰,那就鼓起勇氣報了門徒訓練,因門訓要靈修,那時靈修形式上看似回復正常,但我的心仍不知在何處;完成幾個課程後,對耶穌基督,對使徒有更深認識後,感到自己需要盡心行動了。適逢團契的姊妹的提醒參與執事選舉,心想應該不是我能做的,但也嘗試向神求印證:1 次、2 次、3 次及到第四次時終於沒有回應了,所以事情就放下;點解我又會參加執事選舉呢?因為之後每次靈修,神的教訓(責備),基甸、約拿的故事經常出現在我腦海中,我真的害怕神對我轉面不顧,所以就這樣參選執事,及後成為執事。其實回想這是神垂聽我的禱告,記得在初信時怕自己紥根不穩,我的禱告是「神呀!若我離開祢,請祢用祢的方法捉緊我;我軟弱放棄,祢就在我軟弱上堅固我」。感謝主!願在執事崗位上,祢帶領我有新的學習與成長。


相信無論在高處在低處,願意前行便能感受神的恩典無處不在。分享一句經文:「兩隻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嗎?若是你們的父不許,一個也不能丟在地上,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,所以,不要懼怕!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。」(太10:29-31)

讓我們一起靠主前行。

分類
牧者心聲

牧者心聲 生活原則要重視 黃鳳娟傳道 29-04-2023

人類歷世歷代累積而來的經驗,就得出生活的不同原則。筆者最近認識了一套簡單的飲食原則:這是按人身體消化系統的作息而來:早上十一時至晚上八時是消化最理想的時間;晚上八時至零晨三時是身體吸收時間。這飲食的原則就是我們常聽人說:早餐吃得好;午餐吃得飽;晚餐吃得少。人若不重視這飲食原則,有可能會帶來身體的影響。


按以上人體的消化系統情況,早上身體功能是進行清洗及排毒,將廢物清除及保充水份,因為身體器官已休息了一晚,而每日開始啟動時,最適合是著重吸收水份、纖維質、酵素等,故以通粉、雞蛋、火腿、麵包等食物作為早餐,就完全是違反了這個規律,因這些食物,不能令身體吸收水份、沒有纖維質,更沒有酵素,因此早餐應進食流質食物,如粥、麥皮、水果、果汁等,高蛋白質及難消化的食物,就不應在早上食。


雖然午餐這段時間是消化最理想,但不等於可暴飲暴食,所以難消化的食物是要減少,如動物脂肪的食物,因需要3-5 小時才可消化,食後容易做成飯氣攻心。所以建議只進食容易消化及清淡的食物,而且不要過飽。根據人體消化系統,晚上是人不應進食的,特別是宵夜,因這時候都會令消化系統產生負荷,導致傷害身體,若要食就要在晚上八時前進食,也只能食一些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。事實上,飲食及食物的配搭真是有很多的學問,不過人往往沒有刻意理會,特別是在這生活節奏急促的土地裏,我們都是想食就食,沒有重視消化系統的問題。


作為基督的信徒,我們不但要認識飲食的原則,也要實踐信仰生活的原則,我們又有沒有重視這些原則呢?正如保羅在以弗所書的提醒,當接受了基督,我們就成為一個新造的人,不應回到舊人和舊人的生活方式。舊人是虛妄行事、心思蒙蔽、私慾放縱。如今你我已學了基督,聽道受教學習真理,就應脫去舊人的行為,將心志改換一新,這新人要活出基督的形像,因為新人新心是出自基督的聖潔公義,並要學效基督,立志用清潔的言語過每一天,凡事恭謹不讓聖靈擔憂,要讓聖靈在我們心中掌權,不容許惡毒殘留,活出上主的美德。


以弗所書 3:16「求他按着他豐盛的榮耀,藉着他的靈,叫你們心裏的力量剛強起來。」保羅深刻體驗到,人要倚靠自己的力量帶來生命的改變是很困難的,我們要更加謙卑,不斷的讓聖靈在我們身上動工,穿上「新我」,表現在真理所產生的正義和聖潔上。弟兄姊妹,不論認識飲食原則或實踐信仰生活的原則,我們都應以謙卑的態度不斷去學習,不斷去更新。

分類
牧者心聲

執事心聲 掙扎、退縮,踏上事奉的恩典之路 馮雪芬執事 23-04-2023

各位活石家的弟兄姊妹,我在2007 年受洗加入活石家,在過去十多年的教會生活中獲益良多,得到教牧們的教導,令我更了解神的屬性,而且認識到很多弟兄姊妹,大家同路人相交、學習,身邊多了很多好親密的家人。


在2022 年,因行政同工的離任,教會呼籲肢體參與支援教會的行政財務等工作,因知悉教會使用的會計軟件與我日常使用是同一款,所以就報名成為其中一員,從此就踏上了命題的「…踏上事奉的恩典之路」。 回想其實神在我生命路上早已安排一切,在約10 多年前,因要照顧當時正值求學的女兒,我決定離職而回歸家庭做全職媽媽。多年後因為家人的公司需要,我開展了「在家工作」,在家協助會計工作,當時我遇到一位基督徒會計師,她明白我的不足,願意教導我,亦是她教導我使用那和教會一樣的會計軟件,真是「上帝早有預備」。


約在5 年前,我除了在家工作,也找到了一份兼職,工作上也是用那個會計軟件,在實務上更累積多了經驗,原來一切都是為了現在的事奉崗位,「上帝真是奇妙」。


但在財務支援小組的工作,越做越看到自己的不足,不足除了是頭腦的智識,也是心靈的軟弱少信,我是靠著主的恩典才可完成工作。 記得在去年6 月,當知道行政幹事要離職時,我曾禱告讓其他肢體參與支援,我怕應付不來,想退縮,但我忘記了對神要有信心,就在心裡忐忑的時候,憐憫的恩主,祂差了另一位弟兄加入小組,分擔了原來行政幹事的工作,也因著弟兄的經驗,更可彌補我的不足,這經歷令我想起聖經出埃及記第4 章,神要摩西帶領以色列民離開埃及,摩西再三對神表明怕以色列民不聽他的話,向神說自己沒有口才,拒絕神的委任,到最後神讓摩西哥哥亞倫幫助他。我當然不能與聖經偉人摩西相比,但神所作是超乎人的想像,就
是這樣,我憑信心繼續在這崗位事奉,因為知道神喜悅。


去年10 月,教會執事會換屆選舉,從開始我向神禱告,求神顯出祂的引證,讓我知道祂喜悅我去參選,當時有不同的人出現鼓勵我,但單單沒有出現我心裡面所要求的引證,到有一天,有位姊妹跟我說,其實你還有什麼疑惑,神過去已讓你在支援小組擔當了其中屬執事的工作,已讓你有預備,當下我醒悟了,所以我向神作了禱告,不再求引證,而是求主用我,也不再疑惑。我想感謝教牧們的鼓勵,也多謝弟兄姊妹們的包容信賴,讓我踏上了蒙福的恩典之路,弟兄姊妹,盼望我的分享能成為你的鼓勵,將來能大家一齊同工,感受那蒙恩的快樂,同心合力去建立神的教會。

分類
牧者心聲

牧者心聲 烏龜與我們 温德宏牧師 16-04-2023

少時候讀《伊索寓言》有關「龜兔賽跑」,故事描述兩個不同的動物進行一場不公平的比賽,並帶出兩個相對的寓意。有一天,烏龜和兔子在聊天,不知不覺說到誰跑得比較快,於是兔子便邀約烏龜比賽跑步。一開始,兔子大幅領先烏龜,但不久後,兔子便開始輕敵,認為即使小睡一下,烏龜仍追趕不上牠,便到路邊睡覺。結果烏龜後來趕上,等到兔子醒了時,烏龜已經到達終點了。「龜兔賽跑」故事寓意:「只要堅持、努力,在不可能的事情都有可能成功」。


相信以上的故事及寓意,以致烏龜行動緩慢的特質已深植於我們腦海,也斷定烏龜是動作緩慢的動物。然而,我在一次於長洲「思維靜院」的退修,因靜院內設有魚池及龜池,用了些時間靜觀烏龜的作息及動態,竟有「新的發現」!


原來烏龜也有行動迅速的一面。那個飼養烏龜的小池共飼養了5 隻烏龜,有些在濕潤的小石上竭息並沉浸在日光浴中;有些則在寂靜的池水裡伸出頭部窺探四周,彷彿要掌握四周的動靜;我更發現一隻烏龜正在等待機會「捕」!烏龜一般食物為小蝦、紅蟲等之類。可是,那隻烏龜正在施機「捕食」,說時遲、那時快,只見牠靈巧及快速的把飛躍中的蚊蟲吃掉,實在驚訝牠捕食的「速度」,原來牠擁有這「絕技」!


誠然,這次的「發現」也讓我再思天父的創造與教會牧:肢體恩賜的發現與發掘,我們容易對某些事物甚或個人特質有「先入為主」的觀感,像「龜兔賽跑」的寓意以及對烏龜特質的判斷,誠如我們自身對某些肢體特質、個性甚至角色的「定型」。天父創造的精奇以及三一上帝按教會需要厚賜各樣恩賜予我們,肢體彼此配搭,發揮恩賜,竭力保守合一,為的是建立一間榮耀神的教會。


上月初,活石家因常費不敷,我們呼籲會友們在金錢奉獻上(除十一當納外)按自身能力一起學習,看見不少肢體的努力承擔,舒緩教會常費不敷阻礙堂會發展的壓力,感謝聖靈在我們中間的感動並肢體的愛心慷慨及承擔。本月,活石家因著堂會的發展需要,我們更呼籲肢體們在不同崗位的參與,盼望藉此發掘及發現更多三一上帝賜給活石家不同恩賜的弟兄姊妹,邀請您一起參與這趟叫人驚訝的屬靈旅程。

分類
牧者心聲

牧者心聲 凝望十架上的基督 江艷華傳道 08-04-2023

「到了正午,全地都黑暗了,直到下午三點鐘。下午三點鐘的時候,耶穌大聲呼喊:『以羅伊!以羅伊!拉馬撒巴各大尼?』(翻出來就是:我的上帝!我的上帝!為甚麼離棄我?)旁邊站著的人,有的聽見就說:『看哪,他叫以利亞呢!』有一個人跑去,把海綿蘸滿了醋,綁在蘆葦稈上,送給他喝,說:『且等著,看以利亞會不會來把他放下來。』耶穌大喊一聲,氣就斷了。殿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。對面站著的百夫長看見耶穌這樣斷氣,就說:『這人真是上帝的兒子!』」(可十五33~39)

十字架是古時一種最殘酷的死刑方式,常用來處死一些極度重犯,如:叛教者、異教徒、奴隸和沒有公民權的人等,而當時與主耶穌同受刑罰的,就是兩位強盗。然而,被釘在十架上的耶穌基督,祂的身分是何等尊貴,祂聖潔無暇,與上帝同等,本坐於高天,卻降卑為人,忍受凌辱鞭傷,以無罪之身走上十架,為的是承擔世人的罪債!

主耶穌被掛在十架上足有六小時之多,血和汗隨著時間一滴一滴地淌下,痛楚的煎熬反映出人的罪是何等深鉅,但祂只是默默地承受著…默默地…承受著…主耶穌心中沒有半點怨念,還為官兵祈求父上帝的寬恕:「父啊!赦免他們,因為他們所做的,他們不知道」(路廿三34 上);祂縱然被周遭的人譏笑,卻仍在十架上施行救贖,「耶穌對他說:『我實在告訴你,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裏了。』」(路廿三43)身體的痛楚,祂尚可忍受,面對死亡的威脅,祂並不懼怕,然而主耶穌卻忍受不住要與父上帝短暫的隔絕,以致「耶
穌大聲呼喊:『我的上帝!我的上帝!為甚麼離棄我?』」這是祂作為世人罪孽的載體而遭受上帝憤怒離棄的反應。這位自太初便與上帝同在的基督,祂初嘗與上帝隔絕之痛,但即或如此,祂還是順服父上帝的旨意,甘心成為贖罪祭,為的是把我們從罪中挽回!

弟兄姊妹,當凝望十架上的基督,我們的主只是代罪羔羊,本應受刑責的是我們,但祂甘願捨己代我們死,所以我們不應只作旁觀者,須感受基督那切膚之痛,才能明白三一上帝對世人的愛!

分類
牧者心聲

牧者心聲 – 愛,去盡!( 1 )温德宏牧師 01-04-2023

「她所作的,是盡她所能的;她是為我安葬的事,把香膏預先澆在我身上。」可十四8這是主耶穌被出賣及受死前對門徒的一番話。當時臨近逾越節,宗教領袖用盡方法找殺耶穌的機會(可十四1),一位認識及跟從主的女士與耶穌並門徒坐席時,這女士突然打破盛載極貴重香膏玉瓶,將香膏淋在耶穌頭上並引來幾位門徒對這事及這女人行為的不滿(可十四3-5)。接著,主耶穌為這女人的行為(淋香膏)作出解說及評價(可十四6-9),值得每位跟從及事奉主的人反思與學習,共三方面:


她在我(耶穌)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v6b
由於這瓶香膏價值極高,值三百多個銀幣,相當於當時人們一年工錢2,門徒認為這女人行為太浪費,將這瓶香膏變賣作扶貧救助窮人更有價值。主耶穌既為這女人行為作「護航」:「由她吧!為甚麼難為她呢?」(v6a) 並作出評價:「是一件美事」(v6b)。誠然,「常有」窮人在門徒身旁可作救助,只是這女人作在主耶穌身上卻是美事,因不是「常有」3,兩件都是好的,分別在於時機與對象(v7)。今天,事奉者常要自省所作的事奉是否配合時機與對象呢?


她所作的,是盡她所能的……為我安葬的事,把香膏預先澆在我(耶穌)身上v8女人所作既突然又奇怪,在筵席上膏耶穌。按當時文化,以香膏抹賓客是禮貌尊重表現,但這女人用價值不匪香膏兼且打破玉瓶,是一種「無保留」獻呈給主的行為,因這女人認為值得,主的評價:「是盡她所能」(v8a)。因主看重每位事奉者心態過於他所作,一個「盡」字就總結起來,卻不是他/她恩賜與才幹多少及作了甚麼,更不是那個職位或崗位等。曾有人問耶穌有關最大誡命,祂回應:「你要盡心、盡性、盡意、盡力愛主你的神。」(可十二29-30) 接續,耶穌稱許窮寡婦所作「投兩小錢奉獻」的事奉,因這寡婦是把一切養生都擺上(可十二43-44),這裡的「把一切」正好是「盡」的最佳詮釋。而且,這女人的盡所能以及這窮寡婦把一切的奉獻,正好提醒每位事奉者的態度,在事奉上有否與主斤斤計較呢?在「十一奉獻」以及「事奉承擔」上是「擠牙膏式」事奉抑或是盡所能及把一切的擺上呢?


要述說這女人所作的,以為記念v9
傳道者至理名言:已過的世代,無人記念;將來的世代,後來的人也不記念。」(傳一11) 誠然,當事奉者深明是為主並確信值得,只要那事奉是盡所能及把一切的話,主必記念!

分類
牧者心聲

牧者心聲 跟耶穌走預苦期 黃鳳娟傳道 26-03-2023

預苦期共有四十天之久,就是從復活節往前的四十天(不包括主日在內)。今年的預苦期是2 月22 日至4 月8 日。預苦期的四十天,主要是因為耶穌在曠野四十天禁食與受撒但的試探,因此,每年預苦期的第一個主日,是注重耶穌如何在曠野那四十天禁食與受撒但的試探。可以說我們在預苦期就是跟耶穌一起走,耶穌在曠野受撒但的試探,我們也會受試探。

事實上,除了撒但與我們自己的老我會試探我們之外,也有外面敗壞的世界會試探我們。問題是你有沒有注意到?還是你根本沒有感覺,反而完全隨著那些試探而犯罪。譬如:你會否受試探而懶惰?你應該認真工作,或作其他你該做的責任,但是你就不做。你會否受試探講別人的壞話?無論是真實或沒有,你就是不應該講,但講是非常自然,好像根本不會想要不要講。還有,你會否受試探在家裏不讀經?不禱告?還有該奉獻而不奉獻等等……。當馬丁路德解釋主禱文:不叫我們遇見試探的時候,他列了這三樣;他說:「上帝絕不試探人,我們在這禱告中,求上帝護庇保祐我們,免得魔鬼、世界,和我們的罪性欺騙或誤導我們,陷入錯誤的信仰、絕望,和其他極大的羞恥與惡習之中。雖然我們會受到這些攻擊,但求主使我們至終能克服致勝」。

其實,預苦期就是我們還活在這世界上一切的日子裏,我們就是要跟隨耶穌走。祂是我們的先鋒,是我們的模範。祂受試探,我們也要受試探。祂用上帝的道克服那些試探,我們也可以,我們也應該的。但在這整個要走的路上,不要忘記:耶穌不僅是你的先鋒與模範,祂更是你的救贖主。在祂裏面你不必害怕,因著耶穌的緣故,你也就是在天父上帝的保守之下。「我親愛的弟兄們,不要看錯了。 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,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,在他並沒有改變,也沒有轉動的影兒」(雅1:16-17)。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。

因此,我們要悔改!為自己與上主的膚淺關係懺悔吧﹗我們應該把耶穌當作我們的模範與先鋒,然後用上帝的道勝過撒但的試探一樣,我們也要每天好好地閱讀、默想上帝的道,並好好地用禱告來回應上帝。這樣,我們真的能準備好面對每天不斷地前來攻擊我們的試探,得著真正不被罪惡綑綁試探而犯罪的豐盛生命了。

分類
牧者心聲

牧者心聲 十一奉獻初體驗 江艷華傳道 19-03-2023

初信返崇拜時,常聽到主席說:「若不明白奉獻的意義,可以把奉獻袋傳過隔離便可。」有一次,家姐問我:「有沒有十一奉獻?」我忘記了當時如何回答,但內心肯定是不想的,原因很簡單,就是不捨得把部分薪酬奉獻出去。之後,家姐分享了她同事的見證給我聽,內容大概是說同事家的電器壞了,他當時猶豫應該把錢拿去奉獻,還是去添置電器?最終他和太太祈禱後,決定把金錢奉獻給教會。奇妙的是,之後竟然有朋友送了一部全新的電器給這個家庭,而這部電器正正是他家裏壞掉的電器類別。當時聽完之後,我也覺得這件事很奇妙,不可能是巧合來的。於是,我便抱著一試的心態作十一奉獻,結果在公司的年終聚會中抽到現金奬,而現金銀碼竟遠超過我所奉獻的數目,那時我覺得天父真是信實!

無可否認,這個經歷幫助了我踏出十一奉獻之路,但現在回想卻心感慚愧,因為當時是出於個人私慾而不願將原本屬乎上主的財富獻呈給祂(當然也是因不明白奉獻的意義),即使開始奉獻,也是懷著有望「回報」的心態去嘗試,這也顯明自己的小信或心存貪念。昔日,上主藉先知斥責以色列民偏離祂的教導,疏忽奉獻。百姓所持的理由是因收成欠佳而沒有奉獻,但上主不接納此理由,反指這是因他們沒做好基本的十一奉獻而招來上主懲罰的結果,故要求他們回轉,並吩咐他們「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,使我家有糧,以此試試我,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,傾福與你們,甚至無處可容。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。」(瑪三10)若然百姓能遵從教導,做足奉獻,他們便能蒙上主賜福,使他們豐收;若沒能做到,就如同「搶奪上帝」,因十誡清楚指明「不可偷盜」,但百姓竟奪取原應歸還給上主的禮物,實屬大罪。以色列人自小便接受教導去遵行各樣律例典章,上主曾藉摩西囑咐以色列人,「地上所有的,無論是地上的種子,是樹上的果子,十分之一是耶和華的,是歸耶和華為聖的」(利廿七30),是故他們沒理由不明白奉獻的重要性。世上萬物都是由上主創造,萬物的擁有權都在祂的手裏,祂賦予人類權柄去管治及享用祂手所創造的一切,但祂仍是萬物的擁有者。若百姓將當納的供物獻呈給上主,就表示他們承認祂的擁有權,承認祂就是那位創造的主,萬物都是屬乎祂的,並能讓他們「天天學習敬畏耶和華—你的上帝。」(申十四23 下)

弟兄姊妹,我們既要知恩,也要懂得以行動去謝恩。奉獻能提醒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上主賜予,我們只是祂產業的管家,我們應該按其心意去使用祂的財富。此外,奉獻也是我們蒙福的途徑,只要我們能遵行祂的旨意,祂便「敞開天上的窗戶,傾福與你們,甚至無處可容」,盼望我們能切實踐行十一奉獻的教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