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太初有道,道與上帝同在,道就是上帝。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。萬物都是藉著他造的,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。凡被造的,在他裏面有生命,這生命就是人的光。光照在黑暗裏,黑暗卻沒有勝過光。」(約一1~5)
當思想約翰福音一章1~5 節時,發現作者藉創造意象帶出「道」的身分,以及其與受造世界的關係。這「道」自太初便已存在,「道」與上帝同等,二者原為一,關係緊密,卻各有位格。在創世以先,這「道」已存在,並有份於上帝的創造工程,是上帝創造世界的執行者,可稱之為萬有的起源。在舊約聖經中,上帝的「道」就是祂在創造萬有、啟示與拯救上滿有大能的自我顯露。在創世記第一章,上帝以話語
創造世界,「說:『要有光』,就有了光」(創一3),約翰在此以擬人法把「道」比擬為上帝的兒子,並加以補充「萬物都是藉著他造的,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」,好讓讀者明白這「道」不單只與上帝同尊同榮,祂還參與世界的創造大工,藉此帶出「道」與世界的關係。
創世記的作者描述創造前的狀態,「地是空虛混沌,深淵上面一片黑暗」(創一2 上),意即在原始的大地上,周遭一片荒蕪,水面上被黑暗覆蓋著;與此同時,「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」(創一2 下),祂吩咐「說:『要有光』」,從此把「光」從「黑暗」之中分別出來,說明了上帝的權能勝過黑暗。之後,上帝使各樣的生命充滿大地,把空虛混沌的狀況變得井然有序,是故作者透過舊創造的意象帶出新創造的啟示。作者強調在基督裏蘊含著生命,這生命就是救贖之光,是專為世人而設的,所以是「人之光」,能福澤所有人;然而,「光」與「黑暗」是對立,世人因先祖犯罪而得罪上帝,從此與上帝隔絕,並活在黑暗罪惡之中。滿有慈愛的上帝—祂顧念世人,故差派獨一愛子來到世上施行拯救計劃,但可悲的是,祂所造的世界,既不認識祂,也不接納祂,甚至乎敵擋祂。不過,作者強調「黑暗卻沒有勝過光」,因為這光」不但能照亮黑暗,更滿有能力去勝過黑暗,如同「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(黑暗)」。基督—這生命之光,把世人從罪惡黑暗中分別出來,使我們在基督裏重獲新生,因此復和了我們與上帝的關係。這就是「道」來到世界的目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