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
牧者心聲

牧者心聲 (23/8) 靈性成長之路(一)

靈性成長之路(一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江艷華傳道

靈性最普遍的定義,是指人對意義、神和有關事情的追尋和經驗。另一種說法,則表示靈性可以被視為人的神聖經驗,以及人對這經驗的回應。所有被造的人都是有靈的活人,這代表所有人都有某種關乎 神的意識,而人的唯一選擇,便是如何回應這意識。人被造是為了與 神建立關係,在 神面前放下自己,並以愛來事奉祂。然而,人可能會選擇事奉創造我們的主,亦可能選擇事奉偶像。當我們認真選擇效忠的對象時,這便是靈性的抉擇。唯有在內心選定效忠對象,我們的意志和心靈才會得著自由。當我們形容某人屬靈或某人不屬靈,其實是指他們在意識和靈性上回應的不同。屬靈的人願意聆聽自身心靈深處的渴求,並願意對這些渴求作出積極的回應。不屬靈的人並非沒有靈性上的渴求,而是他們選擇不去理會這些渴求;他們會藉著各樣的事情來使自己與內心深處隔絕,把注意力放在外在世界而甚少關注自己內在靈性的需要。

基督徒靈性的精髓乃在於人的心靈在聖靈裏找到依歸,隨之與 神建立緊密的關係。隨著這種關係的發展,我們的意志和性情便會越來越與 神的旨意和屬性配合,使我們變得更加完全。接著下來會同大家分享基督徒靈性成長的途徑,今次先介紹其中兩項:

  1. 回應聖靈的呼喚:聖奧古斯丁曾說:「主啊!我的靈魂一直不安,直至它在祢裏面找到安息;因為祢為自己造了我們。」人是按著 神的形象而被造,本身是不完全,除非我們能與那創造者建立關係,人才得以完全。奧氏所指的「不安」是一種認識 神或獲得祂寬恕的渴求。這渴求是聖靈在呼喚我們,邀請我們回轉歸向祂,並尋回自己的本位、目標和身分。對此渴求的回應是要學習安靜,神教導人「要安靜,要知我是 神」(詩四十六10),詩人提醒我們要在安靜之中,才能分辨靈性的呼喚。假若我們不能安靜下來,便無法聽到內裏那微小的聲音,而忙碌生活往往是阻止我們進入靈性深處的敵人。當聖靈呼喚人的靈時,人通常不會一下子便意識到這是靈性的呼喚。若然我們嘗試回應並接受聖靈的引導時,我們便踏上靈性成長之路的第一步。
  2. 建基於對基委身和生命改造:一個在基督裏的生命,必然要作出重大的改變。基督徒的靈性不單是一個狀態,更是一個過程。基督徒的成長歷程中有聖靈加力,並引導人變得更像耶穌。這改造始於悔改和委身於基督,祂要成為我們全人的一個主要部分,而聖靈便成為推動我們靈性改變的火車頭,帶動我們由裏至外的改變。

參考:貝內爾(David G. Benner)。《心靈關顧—修正基督徒的培育和輔導觀念》(Care of Souls: Revisioning Christian Nature and Counsel)。香港:基道,2004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