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
牧者心聲

牧者心聲 (19/4) 與你分嘗

與你分嘗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梁子勇牧師

謝謝肢體們關心我這段喪親日子的感受,除錯愕不捨,心中是有安慰和感恩的。爸爸住院六天,轉往私家醫院,再住六天,便返天家。感恩得家人與醫護貼近護理跟進,可服侍在側、稍作傾訴。因從緬甸短宣返港,須家居隔離,但感恩是那天凌晨,我得醫生紙,經衛生署准予,即時到醫院探望。下午,他便息勞歸主了。前七天,有一弟兄的母親,剛也是九十歲返天家。我應承安息禮拜負責慰勉之時,也想到爸爸日子不多,訂下講題為「與你分嘗」。

我們一生都不大願意想起「死亡」,一個叫人傷感難過、悲痛不捨的時刻。肅穆沉重的氛圍壓到透不過氣;緬懷追憶的悼念令人悲從中來。所以那怕家人親屬離世,我們都有意無意地,想離遺體遠些、離殯儀館遠些;想儀式短些、悼念短些……。轉眼便如常生活作息、蹦跳玩樂。我們容易沉醉於「如常」。畢竟這是我們一次又一次的選擇,並且覺得是至為合適。傳7:2卻是「往遭喪的家去,強如往宴樂的家去;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,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。」意思正是叫人心存智慧,從死亡終局來檢視為何存活。也許,縱或悲痛,上帝仍切願我們不去規避,從眾人以至家屬的離世,生命能活出神所引導賜恩的樣式。

看到這裏,我們大多仍不太認識自身的迷途,和偏差,更未打算走出過往的「如常」。活著,顯出最有智慧的人是誰?所羅門?非也,他所穿戴的,還不如花一朵!他只是有如無知的財主,晝夜累心經營的,只是更大的倉庫罷!你我又是怎樣的倉庫?這臭皮囊?這個兒女,這個家?

最有智慧的,必然是主耶穌,對嗎?他在最後晚餐總結他的一生,是榮耀父。這才是人被造的目的,並據此準則他日接受審判。怎樣才是榮耀父?不少時候,我們說得空泛籠統,或自設準則:如孝敬父母、作鹽作光、生活見證等。

正在生離死別的晚上,主才設立聖餐,並明言:「這是我的身體,為你們捨的。你們也應當如此行,為的是紀念我。」焦點絕非是恪守儀節。尊貴智慧的主,在其人生至關鍵,也是離別一刻,與門徒至隱秘的對話,正是向歷世教會肢體展示生命的真義……

分嘗死亡  永活的主嚐了死味,承擔你我的罪與刑。我們又承擔那些人的生命呢?

分嘗身體  尊貴的主擘開身體,供應你我的身心靈。我們又供應主內肢體需用嗎?

分嘗使命  差派的主託付使命,吩咐你我建立教會。我們當如何殷勤地領人歸主?

分嘗國度  掌權的主立下應許,賞賜你我神國後嗣。我們當怎樣振奮地恭迎君王?

甚願你我在生死之間,真的明白活著的意義,以致真實地榮耀父!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