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
牧者心聲

牧者心聲 (11/8) 牧養青少年人

牧養青少年人
温德宏牧師

  艾瑞克森(Eric H. Erickson)的心理社會發展論亦稱為【人格發展論】;共分為八大階段,分別為嬰兒期、幼兒期、學齡前兒童期、學齡兒童期、青少年期(青春期)、成年早期、成年中期以及成年晚期。青少年人屬階段5,他們的發展任務、面對的危機及特徵如下:

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八個階段

階段 年齡 發展任務與危機 發展順利的特徵 發展障礙者特徵
5 12-18(青少年期-青春期) 自我統整(認同)與角色混淆 有了明確的自我觀念與自我追尋的方向 生活無目的與無方向,時而感到徬徨迷失

  艾瑞克森依照人生危機性質的不同,把人的一生劃分為八階段,每階段均有其衝突存在,而所謂的成長,便是克服這些衝突的過程。艾瑞克森將人生各時期視為重重危機的發展歷程,在歷程中個人以及牧養所能為者,不是避免危機產生,而是盡可能將危機化為轉機,如何牧養新生代在面對各階段人生逆境時,能善於應用危機,以提升自我發展的能力,即是牧養及培育的目的。(註:資料參以下連結 http://www.chinesechristiandiscernment.net/psychologists/Erikson.htm)

  我們除了牧養在教會成長的「信二代」青少年人(即父母已信主並在教會聚會),而外展所接觸的青少年人主要來自兩所伙伴合作的中、小學(即 粉嶺官立中學及方樹泉小學),透過每年舉辦「升中適應課程」、學校團契及社區體驗活動等,培育青少年人品格、建立健康人際關係及協助尋索個人方向與人生目標。

  每一個青少年都是獨特的,他們的成長歷程、個性、家庭背景均有差異,加上複雜的社會事件並倫理判斷,要牧養他們殊不容易,而牧養青少年需大量投放資源:時間、金錢與精力,尤有甚者,投放以上資源未必與收獲成正比的!然而,因著主的使命:「你們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……」太28:19。兼且,我們一班前線牧養青少年的導師組長們深受主愛的激勵,我們都有一顆心志,就是:「同心一起得著每一位青少年人,帶領他們作主門徒」。     牧養青少年人,需要你的代禱支持、需要前線服侍者的愛與同行、更需要神的祝福與供應,甚願在這末世把握機遇,為主得著他們,候主再臨!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