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成長的阻礙
黃鳳娟傳道
作為受造物本應彰顯神的榮耀。可惜,因罪入了世界,不但虧缺了上主的榮耀,更破壞神人之間的關係。早在四世紀的靈修傳統,已有修道者從人類的各種罪思和罪行歸納出最根本的罪性(八宗罪)。後來,六世紀的教宗聖大貴格利(St. Gregory the Great, 540-604)把人類的罪根從八宗罪歸納為七宗罪,分別是驕傲、嫉妒、憤怒、懶惰、貪婪、貪饕及情慾。
筆者從《靈命操練八課》一書中體會,罪,從來都是人類內在和外在的敵人,成為神人之間的阻隔,使信徒的心靈難以貼近上主。因為罪已經不再是突襲而來,帶給人懼怕的凶猛野獸,而是像人體內的病茵和病毒,不經不意潛藏體內,逐步吞噬人的身心靈。罪既是如此可怕,若我們還是抱著溫順和客氣的態度,甚至已習慣與罪同眠,試問這又怎會是上主的心意呢?
在此,讓我們先認識甚麼是七宗罪的懶惰?繼而學習屬靈操練的建議。作者指出,這懶惰不是我們一般慣常談的,只為吃與睡,不願做任何事。而是涉及一種罪性,使人對其他人與事都漠不關心,甚至會生出悲傷和沮喪的情緒。七宗罪的懶惰有如瘧疾,會影響人的言行、心理和靈性,且對屬靈的事情也提不起勁。
七宗罪的懶惰有兩種表現:1)可能會變得游手好閒、懶散、貪睡等,總是隨心隨意而行;亦可能會變得事事操心,忽然想起要慰問就去慰問,忽然想起要幫助人便去幫助人,看起來像是個積極行善的,其實卻是不務正業,應做的不做,只為不必做的事耗費心神,尤其忽略個人靈修,不願與上主單獨相處。2) 在人際關係方面,這懶惰的人喜歡閒談(吹水),愛打聽閒事,論斷是非,對於別人的缺點,卻是看不過眼。
七宗罪的懶惰不是指你不努力生活和工作,而是對生命的真諦、對上主所關心的事無動於衷。因此,懶惰人靈性不會好,因為他們對生命毫無熱誠。對一切屬靈的事也漠不關心,與上主關係疏離。或許,有很多信徒(包括筆者),的確只會常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操心,對看似與自己無關的事,如鄰居的死活、親友的需要、社會公義、貧窮、教育制度等,皆漠不關心;對世上其他地方發生的事,更完全提不起任何興趣。因此,作者要提醒信徒,對應七宗罪的懶惰,信徒首要的屬靈操練建議,必定是要花時間與上主獨處。求主幫助我們渴慕祂!惟有把親近神的時間視為優先,以此制定每日的目標和計劃,我們才能減少浪費時間,並能合宜地運用上主賜給我們的每一天。